2025电视圈半年记:补贴是“止痛药”,创新才是“真功夫” | 智能硬件唠唠嗑
一晃眼2025年都过了一半了。电视行业这半年吧,没啥惊天动地的大新闻,但回暖这事儿,算是实打实坐稳了。
瞅瞅数据,一季度国内电视出货量884万台,比去年这会儿涨了4.7%。机构那边对二季度也挺乐观,眼瞅着连续三个季度增长的小目标就要达成了——这搁前两年可不敢想。
为啥能缓过劲儿来?说实话,国家那波“以旧换新”的补贴真帮了大忙,跟打了针“强心剂”似的。换机成本一下子降了不少,好多原本还在犹豫观望的消费者,钱包一松,也就心动了。厂商们更是借着这股东风,卯足了劲儿出货,一扫去年的颓势。
不过咱心里也得门儿清,这种增长多少有点“政策催熟”的意思,顶多算“治标”。大家伙儿现在都琢磨明白了,真想活得好,还得靠自身硬,得“标本兼治”。所以啊,一场围绕着“内生动力”的创新暗战,正在市场里悄悄铺开呢。
大屏、Mini LED、智能体验:三驾马车拉着跑
回看这半年的电视消费,几个趋势贼明显:屏幕越买越大,Mini LED火得不行,智能电视也越来越吃香。
数据不会骗人,咱国内市场早就一头扎进“大屏时代”了。去年75寸刚把65寸挤下“主流”宝座,今年一季度,75寸就以21.5%的销量占比稳坐头把交椅。
这还不算完,更大尺寸的更是突飞猛进。85寸电视份额干到了9.5%,比去年涨了快3个百分点,销量蹭蹭涨了快28%;100寸那大家伙更猛,份额1.4%,翻着跟头往上窜(涨了154.6%),虽然基数小,但这势头够吓人。
说白了,谁不想在家体验影院级的沉浸感?大屏能给的,就是这种让人“陷进去”的爽快。这趋势背后啊,其实是大家对家庭娱乐品质的要求,正一步步往电影院靠拢。
产品里头,Mini LED的表现绝对算得上“惊艳”。尺寸大、又省电,这两点让它成了国家补贴政策的“亲儿子”。今年一季度,Mini LED电视出货量那个涨啊——同比520.4%!这数字放出来,谁看了不得“嚯”一声?
有机构盘算着,2025年Mini LED电视全年销量能冲900万台,比去年底的预测还猛提了100万台,渗透率眼看就要摸到30%的边儿了。
再加上消费升级这股东风,电视行业“智能化+高端化”双线并进的格局算是立住了。消费者眼光高了,电视光能“看”可不行了,更讲究“怎么看”——画质、音效、设计感、智能交互,一个都不能差。高端电视在画质、音质、颜值上的“硬实力”,正好挠中了追求品质生活那拨人的痒处。
这意味着啥?意味着行业竞争早不是光比谁家硬件参数高了,得拼“软硬结合”的综合体验。品牌们得一边打磨硬件,一边使劲儿把软件和内容生态搞上去,才能满足大家越来越“刁钻”的口味。
各显神通:技术下放、死磕高端、生态为王
面对这波消费新浪潮,各大品牌也是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技术创新、玩差异化,目的就一个:抓住你的眼球,占住市场份额。
TCL 算是把准了 Mini LED 的脉,玩的是“技术下放”提升性价比的路子。今年618大促,它家表现就很抢眼。4-6千元档的 Mini LED 电视,居然用上了华星的高阶 HVA 屏和万象分区技术——这些以前可都是高端机的专属配置!性价比一下子拉满了。
就拿85T7LPro来说,那块华星HVA屏,对比度干到7000:1(普通IPS屏也就1200:1左右),暗部细节看得清清楚楚,画面层次感贼棒。万象分区控光更是牛,效果能顶2000级普通分区,光晕压得死死的,该亮的地方贼亮,该暗的地方贼暗,色彩那叫一个鲜艳通透。
不只是它,像75T7K、65T7L这些,补贴后65T7L能杀到3000左右。看出来了吧?TCL这是铁了心要把万元级的高端显示技术,“塞”进主流价位带里。这招挺聪明,既抓住了中高端Mini LED的需求,又把蛋糕做大了,还顺带推了一把Mini LED普及。
海信 呢,还是那位“技术宅”,在激光电视和ULED超画质技术的老本行上继续深挖。今年AWE上,它家那款RGB-Mini LED超旗舰UX系列,一亮相就技惊四座。这次它不玩蓝色Mini LED+量子点膜的老套路了,大胆直接用RGB彩色Mini LED当背光层!能根据画面颜色直接精准控光,色彩还原和画质又上了一层楼。
100UX上那块“黑曜屏Ultra”也是亮点,用了双层纳米级低反膜加多层偏光片矩阵,画面黑得更纯粹、更有立体感,关键是178°超广视角,坐偏了也不怕看不清。这技术也下放了,像5系就标配墨晶屏。海信就是靠不断推出这种“秀肌肉”的高端货,把品牌形象立得高高的,在高端市场圈了一波死忠粉。它这路子很清晰:死磕技术,打造标杆,吸引追求极致的用户,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。
小米 嘛,还是那个熟悉的配方:高性价比+智能生态。靠着庞大的智能家居生态链和亲民的价格,给中低端市场提供性能不错的“水桶机”,稳稳占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算是行业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总的看,上半年这波操作下来,电视行业的竞争,在消费升级和技术迭代双重挤压下,早就不是简单的价格战了,而是深入到“技术创新+场景重构+用户价值”的更深层次博弈。
下半年看点:技术狂奔、内容开撕、体验为王
展望下半年,电视圈这几个变化值得盯紧:
技术狂奔:Mini LED要当老大,Micro LED想露头角。 Mini LED产业链越来越成熟,加上国补还在推波助澜,下半年它在中低端市场取代传统LED电视的速度会更快,成为新主流这事儿基本没跑了。连带的好处是,百吋大屏的价格估计还得往下探一探。Micro LED呢,海信、TCL、三星这些大佬都亮过相了(比如海信AWE上那个163吋的巨无霸),确实炫酷。但说实话,现在电视早过了“唯参数论”的年代。在搞定“价格、实际体验、面板寿命”的平衡之前,Micro LED更像是炫技的“肌肉产品”。不过,在土豪们聚集的高端市场,它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。
内容开撕:生态建设成主战场。 现在的电视,早就不只是个“大显示器”了。AI这么火,电视也得变聪明啊!像海信接入了DeepSeek,塞进去18个AI智能体,想把大屏电视变成主动服务的“管家”——健身教练、家教老师、旅游向导...角色多着呢。内容生态这块,尤其是优质的、独家的内容,肯定是各大品牌接下来“掐架”的重点。没点硬核内容,光有硬件可留不住人。
体验为王:用户买不买账是终极考验。 说到底,技术创新也好,内容堆砌也罢,最终都得落到“用户体验”这四个字上。用户觉得值,愿意掏钱,才是硬道理。
万利总结:
2025上半年电视行业能喘口气,靠的是政策“送温暖”和技术“在进步”的双重作用。但表面的热闹底下,藏着“虚火”的风险。所以大家才铆足了劲儿,一边蹭着补贴的“东风”,一边玩命搞“创新”,图的就是“标本兼治”。
所以啊,下半年的“大考”题目很明确:你鼓捣出来的这些新技术、新体验,到底能不能让用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“值”?说白了,消费者愿不愿意为它买单?毕竟,补贴这碗饭,不可能一直吃下去。创新这把“真功夫”,才是长久立足的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