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折叠屏猛攻苹果,库克这波真有点疼
国产手机在折叠屏这块儿卡位卡得真狠,苹果这下是真难受了。
苹果憋着劲打算明年搞个2000美刀的折叠屏出来?嘿,这消息一出,直接成了国产手机品牌的“活靶子”。小米、vivo、荣耀这几家,跟商量好了似的,在不到十天时间里(6月底到7月初),噼里啪啦连发三款折叠屏新机——小米MIX Flip2、vivo X Fold5、荣耀Magic V5。这架势,摆明了就是要在苹果进场前,把场子占了,最好连它未来的“蛋糕”都先切走一大块。他们喊的口号也挺一致:要把折叠屏从“小众极客玩具”变成“大众主力机”。
有意思的是,这几家嘴上说的,除了常规的“我性能多牛”,居然都瞄准了同一个靶心:打破苹果那套封闭的生态圈!搞跨生态互联!为啥?现在国内手机市场卷成麻花了,苹果这两年创新有点“挤牙膏”,AI功能也跟不上趟,明显露了疲态。在大家抢来抢去的存量市场里,苹果用户这块儿,反倒成了为数不多还能挖点增量的“肥肉”,国产厂商们能不眼红吗?
苹果毕竟还是中国高端市场的“老大哥”,想从它嘴里抢用户,硬碰硬不行,得找它软肋打。巧了,折叠屏这块儿,苹果现在几乎是“裸奔”状态。这不就是天赐良机?vivo、小米、荣耀这三家可劲儿发力,一边喊着“我能兼容苹果生态哦”,一边趁着苹果折叠屏“难产”的空档期,用万元以下的价格使劲儿给消费者“洗脑”:折叠屏?国产的香!就想让你形成“折叠屏=国产”的印象。逼得苹果明年非得掏出一个能把友商按在地上摩擦的折叠屏,否则这事儿就难办了。
苹果还没来,国产机先“堵门”了
前脚供应链刚漏风说苹果折叠屏明年见,后脚国产机的新品就扎堆亮相了。
上个月供应链那边还爆了个大瓜:苹果的首款折叠屏,得等到2026年秋天,跟iPhone 18一起出来!更扎心的是,这还没影儿的机器,它的核心OLED面板订单,居然被老对手三星独家包圆了,单块面板采购价就快奔1000块去了,三星在供应链这头赚得那叫一个爽。苹果这么重度依赖单一对手的核心技术,成本风险双高不说,搞不好连发布时间和最终质量都得看三星脸色。
三星对苹果来说,真是又爱又恨。作为供应商,这韩国巨头确实能拿出兼顾技术和良品率的好货。据说给苹果的OLED面板,用的技术连三星自家最新的Z Fold6都还没量产呢!但作为手机厂商?三星在全球(除了中国)几乎横扫,妥妥的苹果头号劲敌。最新数据摆在那儿: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,三星20.4%排第一,苹果18.4%排第二。
苹果这边正琢磨怎么降低对三星面板的依赖呢,国产手机瞅准时机,直接甩出成熟产品抢占市场,这“卡位”卡得那叫一个准!要知道,国产机在折叠屏这块儿耕耘好几年了,技术积累是真有优势。vivo、小米、荣耀这几款新机,发布时机选得太刁钻了——正好卡在苹果还在跟供应链巨头扯皮、产品细节不断被扒光,甚至可能让消费者失去新鲜感的节骨眼上。
更要命的是,安卓折叠屏的价格这些年一路往下掉,每年平均能降18%!等苹果那2000美金的“天价”折叠屏真出来,黄花菜都凉了,市场早变天了。IDC报告说,2024年中国折叠屏均价8500块,但研发和供应链成本占了60%多。国产机这么提前布局、秀肌肉,不就是想在苹果入局前,把市场份额和用户心智都占住,让苹果的折叠屏还没生出来就被“卡脖子”么?
苹果成了红海里的“软柿子”?
对现在的国产手机来说,苹果可能真是为数不多比较好“捏”的目标了。
为啥?整个市场都饱和了,大家互相抢饭吃。苹果的用户群体,反而成了国产机想找增量的香饽饽。看看苹果自己刚发的2025财年Q2财报:总营收和利润是涨了5%,但在大中华区,营收跌了2%,就160亿美金出头。连库克都少见地承认在中国市场“失手”了。
市场机构Canalys的报告也印证了这趋势:2024年苹果在中国的份额,从2023年的19%猛跌到15%,排名从老大掉到老三,被vivo和华为超了。到了2025年Q1更惨,出货量920万台,同比又跌8%,市场份额只剩13%,在中国只能排第五了。
苹果为啥这么颓?根子还是它那套“挤牙膏”式创新玩不转了,承诺的AI功能也一直“画大饼”,核心卖点成了空谈。库克过去那套“精准刀法”——把一点点创新分批次挤出来,配上精妙的定价,在中国还挺好使。就算被骂“挤牙膏”,靠着品牌和生态也能稳住。但到了iPhone 16这一代,连“挤牙膏”的节奏都乱了套。
你甚至能在一些苹果店里听到销售顾问说:“这个AI功能啊,得等后续系统更新…”、“部分服务可能暂时用不了…” 转头去国产手机体验店,人家直接给你演示智能语音、AI影像优化,实实在在。这落差,让消费者吐槽苹果“没新意”、“史上最坑”的声音遍地都是。
就算在苹果传统强势的高端市场(600美金/4350人民币以上),它也露怯了。Counterpoint报告显示,2024年中国高端手机市场占整体份额飙到了28%(2018年才11%)。苹果虽然还是老大,但份额跌到了54%,七年最低点,眼瞅着要跌破50%大关。华为则以29%的份额,快追平被“断供”前的水平了。再加上特朗普时代关税的阴影还在,苹果成本压力山大。国内手机市场早杀成红海,华为、小米都“卷上天”了,苹果的“利润神话”正经受着最严峻的挑战。国产厂商就是抓住了苹果在中国露出的这个“局部增量”机会,想用更创新的产品和更贴心的服务,把苹果用户撬过来。
这次玩生态,真奔着“挖墙脚”去了
以前国产机怼苹果,主要靠堆硬件参数。这次?套路升级了!硬件当然还得“卷”,但更狠的是,开始在生态上动脑筋了——目标直指分流苹果用户。
想挖苹果墙角这事儿,国产厂商早就惦记上了。去年OPPO的刘作虎就明说了,就是想转化苹果用户,给果粉多一个选择。OPPO甚至去注册了“OPhone”商标,司马昭之心啊。除了忙着搞纯血鸿蒙的华为,其他主流国产厂商都在琢磨怎么在苹果的iOS生态上“做文章”。
巧了,苹果一直引以为傲的封闭生态,在折叠屏这个新形态上,还没展现出足够的吸引力。安卓折叠屏的专属应用数量早就是苹果iOS的好几倍了,开发者明显更愿意给开放的安卓生态投入。这软件壁垒越垒越高,苹果的封闭在折叠屏这块儿,暂时没显出优势。
现在看,国产机这套“全生态分流”策略,对苹果威胁真不小。vivo X Fold5就是个典型例子:它居然能和Apple Watch联动,同步健康数据、表盘、电话短信通知!更绝的是,它还能通过“Mac随身文件站”直接访问Mac里的文件,支持分屏跨应用拖拽。最狠的是搞了个行业首发的“安卓iCloud云端直通”,在本地文件管理器里就能直接访问iCloud,大大降低了苹果用户换机的顾虑。还有个“原子工作台”,能同时开5个应用窗口,移动办公效率直接拉满。
小米和荣耀的路子也差不多。荣耀CEO李健甚至在2025上海MWC大会上放话,说荣耀已经搞定了华为和苹果两大生态的互联互通!
这些动作说明啥?国产手机的竞争策略,早就跳出了纯硬件“掰手腕”的阶段,升级到了软件生态和跨平台互联的维度。他们不再只是“碰瓷”苹果,而是想通过这种软性的、润物细无声的方式,真正渗透进果粉群体,为将来做苹果的“平替”打基础。
这下压力全给到苹果这边了。明年它要是拿不出一款能在技术上彻底碾压所有友商的折叠屏手机,想挽回现在中国市场的尴尬局面,难喽。